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基层警讯>公共交通治安分局

把答卷写在人民心坎上——西夏区兴径镇泾华村驻村第一书记孟志勇工作纪实

发布者:公交分局 时间:2025-01-20 来源:公交分局

    

  2023年8月,经组织选派,公共交通治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四级高级警长孟志勇加入西夏区兴径镇泾华村驻村工作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把心“驻”在泾华村、把情“驻”在百姓身旁、把责“驻”在群众心上,用心用情记录下村里的大事小情,凝聚着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对群众的牵挂、对民生的关注、对工作的思考。

  “我们村这么偏远,看他那个样子,怕吃不了农村的苦”。带着一年前泾华村村民对自己的疑惑,孟志勇冷静下来,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第一书记”当好,把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

  “组织派我来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不是来这里享福的。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好每一件实事!”从此以后,孟志勇便把家搬到了村上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白天走家串户了解民情,晚上分析问题研究措施。最终,结合政策要求和村庄实际,决定向三个方向集中攻坚,他总结为三句话:“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顺民意的事办好。”

  真情实意把暖民心的事办细驻村工作组抓好泾华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试点,解决村民被洪涝灾害影响居住环境的头痛事儿,让村民们住上“小别墅”,孟书记入驻后不停歇进村调研,遇见村民就拉家常,访村情、解民意,他把目光聚焦在惠台组大路小路的道路硬化和环境升级改造上,决心解决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闹心事儿,早日让村民出行走上水泥路。他得知项目迟迟不能开工的原因后,多方协调、积极督办,依托政府专项资金,把惠台组村庄道路硬化到家门口,对村民院落围墙进行加固改造。如今,惠台组大道小路已全部完成硬化,居住在惠台组的923人出行方便了,235户村民院墙也全部得到了加固改造。空闲时间走村串户时,能看见大人们在自家门前聊天,小孩子们在房前屋后耍闹,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真帮实促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泾华村地处兴泾镇政府所在地周边,人多地少,致富主导产业主要靠牲畜养殖和外出务工。孟书记经过调研后向村“两委”建议,把“用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挥设施温棚增收功能和村集体特色产业优势提档升级”这三项工作做实做好,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务工信息,增加村公岗人数,帮助村民们提高收入,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思路有了,说干就干,他与村干部通过帮扶车间用工,农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的选项、种植人员选定、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资源力量,发挥了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确保稳定就业、家庭收入持续增长。  


  乡村振兴必先产业振兴,有了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村民们看到了村上6座暖棚发展特色产业获得高额回报的好处,种植暖棚的积极性高涨。对此,孟书记和村“两委”商议,因势利导,发挥领导力、引领力、推动力作用,对27座日光拱棚进行改造升级,引导村民种植草莓、吊瓜等反季节果蔬,最大化发挥暖棚的产能,使之收入翻倍。

  百亩红薯、百亩大葱,是村部品牌产品之一,也是增收的重要举措。他与村干部村民从选种购苗栽培田间管理等环节下功夫,金秋时节迎来了村集体种植大丰收,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带动就业 400余人次,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经和解决了留守在家的妇女劳动力有效使用,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极大增强了农户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

  真抓实干把顺民意的事办好“乡村振兴,村上需要我这个‘第一书记’做什么?老百姓需要我做什么?……”自从驻村以后,孟书记第一时间为村民送去了驻村工作帮扶联系卡。

  “孟书记,我儿子和儿媳妇闹矛盾,要离婚,请你想办法帮我这个忙”

  “孟书记,我家当家的这几天有事不在,掰下来的玉米棒子卖不掉了,请你为我想办法卖掉吧!”  

  “孟书记,我家牛棚开了,二三十头牛跑了,快帮我找找吧!”

  8月份的一个夜晚,凌晨2点多时,三组一村民家里院落被雨水倒灌,村民给孟书记打电话说:“我家里院子进水了,水有五六十公分深了,家具、床都淹了,东西都漂浮在水面上了,孟书记你赶快派人来抽水。”孟书记接到电话后,立即给村书记汇报情况,随即便起身出门,边联系村干部边往村部赶,到村部联系人员拉上抽水泵就赶往被淹的村民家里。从凌晨到清晨,连续不停歇奋战了7个小时,先后为4户群众家里院落抽水排除险情,安排转移群众30余人。

  就这样,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乡亲们有事第一时间都是给孟书记打电话,每一次接到电话后,他都毫不迟疑地跑前跑后,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

  驻村一年以来,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职责和担当。孟志勇始终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驻村工作的落脚点,他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绘就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用脚步丈量着属于人民警察奋斗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