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城中路派出所紧紧围绕“塞上枫桥”警务品牌创建,深入推进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及“两队一室”改革,通过打造特色群防群治队伍、创新亮点社区警务等一系列经验做法,不断促进“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实现治理格局由“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迈进,突出“三个往实里走”,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长城样板,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锚定“两化”“两为主”方向,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责,通过创新社区警务管理模式,探索以智慧警务为主题的警务模式,形成“联勤联动联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警务新模式。优化“一室两队”,提升警务效能,推动“打、防、管、控、服”一体化建设,实现工作目标更明确、责任下沉更清晰、防范压案更扎实、打击效能更突显,进一步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分局党委接处警“再快一秒”部署,所支部谋实策、出实招,合理划分区域、调整人员结构,组建“长城快警”,探索实施“三分两结合”的接处警重点工作改革优化新机制。该机制运行以来,接警后10分钟内到场的占比62.7%、15分钟内到场的警情数占比99.3%,真正做到以接处警“速度+态度”的成果检验基层治理成效,切实做到了“出警再快一秒、平安再多一分、满意再多一点”。
突出联建共治,全面推进“警网融合”
“你也要理解你丈夫的难处,一年四季他都在外挣钱养家,偶尔回几次家你们还争吵不断。”辖区一住户因丈夫常年在国外打工,妻子一个人在家带一岁多的孩子,因时差多方面的原因夫妻沟通甚少,导致女方抑郁,多次有离婚的念头。社区民警联合网格员多次上门给双方做工作,通过电话沟通,由男方母亲帮忙照看孩子,女方找了一份合适的工作融入社会,夫妻矛盾也迎刃而解。
今年以来,长城中路派出所紧盯矛盾纠纷不放松,持续发挥“矛盾纠纷大联调+”“三格一庭”等工作机制优势,建立矛盾纠纷分级分色梯级管理模式,成功化解婚恋家庭、邻里矛盾、噪声扰民等纠纷1490起,化解率95.6%。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创新打造五里湖畔“石榴籽”警务室,充分发挥所长、社区民警进街道、社区“两委”班子的优势,精准划分32个警格、190个网格,推行信息联采、矛纠联调、隐患联排、安全联防、群众联帮“五联”工作制度,实现“警在格中走、人在格中管、事在格中办”。坚持走好新时代专群结合路线,广泛发动企业商户、志愿组织、物业保安等多元主体,组建成立“金凤卫士”、“七子连湖”、平安旅馆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67支2326人。探索研发“警保联动”APP,保安数量位置实时显示,建立内保力量先期处置机制,综合指挥室远程调度,接处警质效再提升。
突出隐患排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严格落实“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四位一体的要求,组织街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持续加强沿街商铺、餐馆、小区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设施配备、水电线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和消除辖区内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形成一张全覆盖、无死角的网格;坚持查摆问题严格整改,对排查出的问题,分级分类管控,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必须登记备案,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督促落实,限期整改。对辖区923家重点九小场所进行拉网式走访排查,累计巡查1357家次,其中无问题524家次,立即整改404家次,限期整改429家次。
突出重点攻坚,提高警务服务水平
立足辖区实际,结合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提炼出了一批亮点特色经验做法。建成集“警务、政务、事务、服务”四位一体的连湖警务工作站,警力24小时驻守、就近接警处警、开通全项户籍业务,辐射周边5个社区37个小区7万余人,真正实现警力前置、警务前伸、服务前移。枫林湾社区提炼总结“手提包”工作法,一个手提包、连通千万家;五里湖畔“石榴籽”警务室“四融六合工作法”、宁安警务室“五个一”工作法、高桥警务室“四心”工作法、林湖左岸警务室“六字”工作法等一系列亮点“盆景”不断丰富社区警务工作模式,提供了基层探索经验。同时,以新建小区为契机,紧盯“零发案小区”创建,全面推广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标准的智慧小区建设,有效提升智能化、信息化防控能力。
“长城中路派出所将持续加强与街道办的协同合作,发挥各自力量优势,不断深化警网融合,大力推进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奋力探索公安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更多贡献”长城中路派出所所长张涛表示。
编辑丨锋 笔
校稿丨王月笙
审核丨韩 健
素材来源丨海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