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基层警讯>金凤分局

观九三阅兵,这一刻我们共同见证!

发布者:金凤分局 时间:2025-09-04 来源:金凤分局


铭记抗战胜利

捍卫历史真相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活动。金凤公安精心组织全局民警辅警以“主会场集中收看+基层所队分散收看”的方式,共同见证阅兵盛典。让我们一起听听来自金凤公安的声音。

金凤区政府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 陈其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伟大荣光的时刻,组织观看盛世中华的庄严盛典,我内心深受震撼,倍感自豪,必将使我们铭记抗战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要铭记历史、坚定信念,淬炼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历史和实践深刻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必须把对党忠诚作为一种朴素的感情、一种自觉的行动,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凝心铸魂中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市委巡察整改为契机,检视问题偏差,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各项决策部署在金凤公安落实落地。特别是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真正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工作胜势。

——要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开创继往开来的崭新篇章。伟大抗战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自强信念。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公安机关,我们肩负着神圣使命,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难题。要创新完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机制新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协同配合,开展全链条严打、全领域治理、全社会宣防,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努力实现“三降三升”目标。持续探索深化“1+5”中心制警务体系实践,深入实施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升工程,加强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和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全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严打盗抢骗、黄赌毒等突出犯罪,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要培树典型、激励斗志,锻造作风优良的公安铁军。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金凤公安队伍中也涌现出了陈洋等一批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我们要结合身边的杨春华、陈洋等英雄模范先进事迹,深化“百名先进典型”选树,进一步凝聚警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持续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对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和形象。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多维立体培训体系,有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锻强人才骨干队伍,激励广大民辅警敢闯敢为、善作善成。

长城中路派出所所长 张翔宇

观礼盛大阅兵,方阵如钢铁列阵,装备似利剑出鞘,官兵意气贯长虹。这不仅是祖国硬核实力与民族自信的震撼彰显,更让身为派出所所长的我,心潮澎湃间深感使命千钧、责任如山。

阅兵的震撼,在于官兵对“使命”的极致践行——他们以淬火成钢的本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这与公安民警守护社会安宁的职责一脉相承。派出所是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日常面对的家长里短、街头琐碎,皆是关乎群众安全感的“大事”。正如官兵在战位尽锐出战,我们亦当在接处警、治安防控中坚守初心,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融入每一次值守。

未来,我将以阅兵精神为旗,带领全所民辅警精进执法与应急本领,以雷霆之势打击犯罪、织密平安网;同时深耕“枫桥经验”,主动听民声、解民忧,将矛盾化于萌芽,用实干护一方安宁、助地方发展。

刑侦大队教导员 余小乐

观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后,心潮澎湃,我感受到的不仅是震撼,更有一种深沉的使命感,阅兵式上,各式新型国产装备组成了钢铁洪流,震惊世界,彰显了国家的强大实力。

新时代下,公安队伍也需要不断创新,尤其是面对当下新型犯罪层出不穷的局面,更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法治思维来破解难题,正如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一样,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九三阅兵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誓。阅兵式上,将军领队走在方阵最前列,正如我作为刑侦大队教导员,要充分发挥领头作用,率先垂范,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履职水平,带领刑侦队伍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从阅兵中我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底气,也看到了自己从警初心的回响,这份力量是三军将士守护祖国山河,也是我们警察守护的万家灯火。

政工室民警 侯越

80年,那段烽火岁月早成课本里的黑白插图、纪录片里的枪炮声。我没见过硝烟冲锋,身边也难寻亲历者,可当九三阅兵号角一响,眼眶还是忍不住泛红、脊梁不由自主地挺直——这份感动,究竟从何而来?

后来我懂了,我们纪念的从不是胜利的数字,是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精神。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不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气节,是先辈攥着小米加步枪,敢跟强敌死磕的硬气。80年前,我们没有先进装备,却凭“宁为玉碎”的执念,在“亡国灭种”的磐石上,硬生生凿出了“绝地重生”的窟窿。

我们纪念的,是民族“来时的路”。是南京城的呐喊,太行的火种,是无数人用生命铺就的从弱到强的路。阅兵式上,百岁老兵依旧标准的军礼,受阅方阵踏响正步,我们望党旗、国旗、军旗,依旧热泪盈眶,懂得这抹红的重量——是先烈的血,是同胞的情。

如今我穿警服摸向警徽,更懂纪念是接下精神火炬:把“不屈”放进坚守,把“守护”落在“平安”,护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家国。

纪念从不止是回望,更是铭记,是传承——让民族硬气鲜活,精神滚烫,记来路、扛责任,这才是纪念的重量。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80年里,我们的前辈把“一穷二白”的家底,拼成“山河锦绣”的模样,今天我们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回应时代的考题,更要扛起当下的责任,把“一代人的使命”,活成我们脚下的路、手里的事、心里的光。

编辑 | 锋 笔

审核 | 侯 越

监制 | 杨 琛

来源 | 政工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