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基层警讯>宁东分局

普法进行时丨经济犯罪知多少

发布者:宁东分局 时间:2023-12-19 来源:银川市公安局宁东公安分局

什么是非法集资?

什么是传销?

什么是吸收公共存款?

涉及众多的经济犯罪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为进一步加强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宣传教育,切实提升企业职工识别和防范经济犯罪的能力水平。12月19日,宁东公安深入辖区企业开展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活动。

活动中,民警通过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的互动讲解,引用真实案例,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非法集资、职务侵占、传销、挪用资金等各类经济犯罪的特点、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提醒企业职工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来历不明的投资机会和信息。

为了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民警与参会职工现场互动,面对面交流。“警官,我想问问怎么辨别是不是传销啊?”、“您好,请问如果遇到传销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啊?”……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民警对大家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发现可疑线索,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共同打击经济犯罪。

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预防经济犯罪的发生,企业员工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建议企业充分利用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内部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员工真正认识到经济犯罪的危害,做到警钟长鸣。

活动结束后,一名现场员工感慨道:“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以前从来不知道原来经济犯罪离我们这么近,今后一定要更加小心。”

面对各种涉众型经济犯罪套路,如何开启避“雷”模式?看这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常见的经济犯罪:

1.非法集资。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并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和情节的行为。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行为实质所在。

2.传销。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取得利益。

3.合同诈骗。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

4.假币。使用假币的犯罪构成界定为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面对各类经济犯罪,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保持警惕,不听不信不上当。对高额利益诱惑要有清醒的认识,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考虑清楚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一旦属于非法集资,“分文难收”的风险是否能够承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