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基层警讯>兴庆分局

兴庆公安擦亮“塞上枫桥”警务品牌

发布者: 时间:2020-11-04 来源: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安邦治国,重在基层”,银川市兴庆区公安分局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在“塞上枫桥”警务品牌创建中走出一条新路子。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玉皇阁北街派出所副所长刘谊所负责的青山警务室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微型警局,管辖的青山、东方、八一3个社区有54个居民小区,其中“三无”小区45个。老旧小区多、人流量大、治安环境复杂是辖区特点,但在“三+”立体警务模式即“互联网+身边人”“大数据+铁脚板”“志愿者+小红帽”的推行下,形成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段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成为“平安兴庆”建设中的一面旗帜。 

“青山警务室东临北环批发市场,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多。今年以来,借助‘互联网+身边人’的手段,我们联合司法、宁夏家律网法律服务中心,打造线上调解室和远程调解。针对一些当事人不方便到调解现场、家住外地但又急需解决的矛盾纠纷,无论当事人身在何地,只要有一部手机,拉入线上调解室,我们就可以在线上答疑解惑,赔偿款线上支付,使得矛盾纠纷在线化解。”刘谊介绍,依靠大数据的优势,民警足不出户,打开手机就可以24小时对辖区重点区域进行网上巡控、指尖巡逻。可以结合视频分析,对案件、纠纷高发地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线上巡控、打击工作,提升治理效力。“青山辖区片区大、底子薄、治安环境复杂,要想管理好,仅仅依靠民警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刘谊说,通过宣传动员,从2014年成立第一支义务巡逻队“青山义警队”,到2016年成立“北环卫士”,再到2018年成立“十店联警”群防队和北环市场“警商联防队”,相继有248人加入群防队伍。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今年4月,我们成立了‘青山大姐调解站’和‘唐大叔调解室’两支义务调解组织,挑选威望高、有说服力的群众,针对小区内邻里纠纷,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明的优势,进行现场调解,效果特别好,实现了身边人化解身边事、小纠纷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社区的工作目标。”刘谊的经验之谈,赢得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智慧警务打造社区管理“最强大脑”



位于唐徕花园A区的唐徕综合警务工作站,是一所充满“智慧”元素的基层警务室。除了4台自助办理机外,门口的电视正在循环播放兴庆区公安分局日常工作、扫黑除恶宣传片,群众还可触摸屏幕自助学习业务办理流程。这是兴庆区公安分局以智能安防体系和大数据应用为支撑,实现传统人力管理向智慧警务模式转变的一项举措。 

“我们警务站一楼是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无人警局’,群众可以通过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进入‘无人警局’办理业务。身份证拍照申请一体机、出入境自助服务机、交警车驾自助服务机和户政、交警查询一体机共4台公安类业务自助办理机器,能够办理4类26项公安类业务。”凤凰北街派出所社区民警田思嘉自豪地说,自助服务点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家门口的“无人警局”。 

三楼的综合指挥室可谓社区管理的“最强大脑”,智慧街面巡防、智慧内保单位、特种行业管理、智慧安防小区“四大系统”,实现了前端科技设备无感采集、群防群治力量一呼百应。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满满的科技感。原来,警匪大片中的智能化打击犯罪,就在我们身边。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就是为民服务、为民办事。”兴庆区公安分局负责人介绍,大量警力下沉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警务人员,解决出警慢、有事就能第一时间在社区化解的问题。“好好说话、规范执法”解决了执法和服务过程中不善用群众语言交流、法言法语不规范以及态度生硬等问题,切实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今年以来,兴庆区公安分局以“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为契机,在执法过程中“找茬挑刺”,从“好好说话、规范执法”的细节抓起,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实操性培训,深化“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在做精综合指挥室、做专治安巡防队的基础上,做强社区警务队,先后纾解、推动280余名社区警务工作人员下沉95个社区,通过“1+3+N”党建引领专群联动工作机制,累计发动4907名辖区老党员、志愿者加入294支“兴庆义警”队伍,创新“家庭分级评估”管理,探索远端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1至9月,兴庆区刑事案件、“两抢”案件和侵财类案件,立案同比分别下降36.7%、50%和36.2%,打造零发案小区365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