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时间:2020-12-16 来源:兴庆区公安分局
今年以来,新华街派出所党支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改革成效,立足拾城塾警务综治中心,落实“1+3+N”党建引领的专群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四个强化”,全面推升社区警务工作质效。
坚持政治建警 强化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新华街派出所深入推进“坚持政治建警 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特别是针对队伍建设中暴露出的顽瘴痼疾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不断纠偏纠治,抓服务提升从接处警再快一点、侦办案再深一层、追赃挽损再多一些做起。
今年3月份,在“千警进万家”走访中,马榕得知家住汇丰花园小区的小李因身患疾病行动不便,只得常年在家。了解到小李希望自食其力的愿望后,马榕通过“1+3+N”党建引领的专群联动工作机制,联合物业、银行和辖区零售公司一同努力,帮助小李成功开了一家商店,最终让小伙子过上了自食其力的日子。
今年以来,结合“千警进万家”走访,马榕充分整合辖区综治力量,形成多元化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化解各类矛盾56起,化解率实现100%。
打防互促 强化平安建设
新华街派出所持续深化“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改革成效,探索形成远端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在辖区逐步形成了“一巡三驻守”(巡逻防范、驻守社区、驻守小区、驻守重点单位)的工作机制。驻守社区强化社会面管控,动态调整联合巡防计划,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矛盾纠纷多发部位列为“必到点”。驻守小区有效压降发案。在巡逻处警的实践中形成“街面巡查—综合分析—实时指挥—前沿作战”的“一体化”作战体系。社区民警带队巡控,同步进行信息采集工作,常在辖区走,有矛盾立刻调,解决了服务群众速度、态度和满意度的问题。驻守重点单位注重宣传,提升防范能力。以巡逻防控为抓手,线上线下同发力。采用“边巡、边采、边宣”的工作方式进行精准巡防,结合“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千警进万家”走访,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专群结合 强化“塞上枫桥”警务品牌创建
在“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改革中,社区民警马榕主动下沉社区、“嵌入”网格,针对辖区住户密集,邻里矛盾、停车纠纷易发等特点,落实分局党委“1+3+N”专群联动工作机制,携手兴庆区交警一大队,创新“社区民警+网格交警”的联动机制,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12月14日,马榕接到辖区群众反映,永安巷附近一停车场内,某商家阻止车主在门口停车,经常引发纠纷。马榕迅速启动了联动机制,与网格交警、社区工作人员赶到停车场了解情况。原来,商家阻止车主在自家门口停车,是害怕来自家商店消费的顾客没有停车位,影响其生意。马榕与网格交警,给店主搬法条、讲和谐、明后果,举出身边的例子,解开店主“心结”,经过大家伙近两个多小时的协商,最终店主同意不再干涉车主在店门口停车,问题就此得到解决。
“社区民警+网格交警”联合执法警务工作模式的启动,打破了社区民警管理职能的局限性,形成了管治合力,警务效能得到大幅提升。截至目前,拾城塾警务综治中心利用“社区民警+网格交警”联合执法警务模式,共调解纠纷13起,化解率达100%。
以人为本,强化民生警务
拾城塾警务综治中心实现了综合执法、司法、社区、交警、派出所一体化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警务综治服务中心的建立,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安整体形象,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便于群众监督,真正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宗旨。
拾城塾警务综治中心,建成了宁夏首个“24小时无人警局”。自助警务服务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数控传输,容交通、出入境、户政服务等3类26项公安业务,全部实现网上自助办理,快递上门送证,无需排队、随到随办,打造家门口的“无人警局”,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6月份,还成立了宁夏第一个社区级安全防范教育基地。教育基地集演示、教育、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设有现场体验、实物陈列、情景模拟、影像视频等。群众通过防盗、防抢、防骗、消防安全、禁毒、反恐、交通安全五个体验区将了解到各类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同时,拾城塾警务综治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法治扶贫,把普法教育、平安建设融入各个环节中。拾城塾警务综治中心精心打造“为您说法”宣传服务队品牌,建成了由4名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组成的长期性、常态化志愿服务队,通过创办“98.4”《马警官大讲堂》、制作法制讲座视频短片、编创法治文艺节目和微信推送等形式,深入社区和居民家中,开展法律和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等宣讲,防止群众因骗致贫。截至目前,累计出动警力200余人次,深入8个社区,为群众宣讲法制扶贫政策2100余次,在各级各类媒体刊发宣传报道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