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永宁县公安局 时间:2021-01-26 来源:永宁县公安局
为进一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好的社区治理、服务模式,让群众有参与、有感受、有获得,阳光警务室努力探索“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具体工作方式,拉近居民与党组织、居民与与社区民警、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阳光警务室同阳光社区主办的“邻里微客厅 民意5来听”(5是指每月5号、15号、25号社区邀请居民做客邻里微客厅,为居民服务、畅听居民关于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社区治理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以来,永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阳光警务室依托社区“五级党建网格”工作法,着力打造社区“邻里微客厅”系列特色品牌,进一步激发社区活力,让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来,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让社区治理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阳光社区党总支建立了辐射社区全体党员群众的“党总支+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小区”“党员+楼栋”“党员+群众”的五级管理网络,在小区网格内全面推选出党小组组长6名、楼栋长24名,有能力、有威望、有热心的网格单元长155名,将党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家庭。探索发布“阳光好声音”这一思想理论宣传模式,将理论宣传与为民办事的工作窗口下移至居民小区,定期开展各类便民服务。一是由社区民警组织人员定期走入辖区各小区对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宣传,定期宣讲预防电信诈骗、黄赌毒、非法传销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带动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参与学法守法的活动;二是由社区党员、网格员、楼栋长组织成立社区义务巡逻队,坚持每天在小区广场等人员聚集地重点地段巡逻,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三是积极开展“文明创城、共建幸福家园”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志愿者定期对小区内私搭乱建、毁绿种菜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大整治活动,并教育引导居民爱护公共环境,不私搭乱建、爱护小区一草一木,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四是组织社区党员群众学习进行学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不断增强为居民服务的本领,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居民群众文化素质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社区工作是一门学,涉及多方面内容。阳光社区打破社区工作原有的“我说你听”的工作方式,邀请居民、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及辖区共建单位做客“睦邻议事会”议家事、立家规、树家风,干什么先听群众说,干什么先有群众商,干的怎么样让群众来评,警民合力,共建平安社区。
阳光花园A区居民反映电动车棚的电动车充电器经常丢失,社区民警了解情况后通过组织物业公司调取监控、通过社区热心群众帮忙查找、通过社区网格员追踪查询很快就掌握了这起电动车充电器被盗的案件。警民合力,的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让群众有了满满的参与感、获得感。
“我和老伴儿都有早晚锻炼的习惯,小区一直都没安装健身器材,每次还得绕个大圈子去别的地方锻炼,实在是不方便!”收到16网格的居民报事后,网格员即刻上报社区进行商议处理。同时,在“建言献策”板块,也能收到党员居民建议在湖印绿洲小区安装健身器材的意见。居民反映集中的问题,正是我们需要立即解决的! “居民报事—网格接单—及时上报—共同商议—方案实施—居民反馈”,仅仅不到三天时间,16网格的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健身”的诉求与愿望。
“我早上送孩子上学时,看到我们小区消防通道堵塞了,就在微邻里报事群里上报了,还真没想到,过了一会就接到网格员的电话,告诉我已经解决了!有了平台,我就觉得能和社区面对面对话了,有啥情况有啥问题,我就直接在平台反映,太方便了”!社区刘大妈告诉我们。
社区同时做细“入户走访”落实群众工作全覆盖,引导社区干部“带着问题走、带着服务走、带着政策走”,通过“家常话、民间话、体谅话”在“润物细无声”中回应诉求、掌握信息、落实政策,切实做好群众服务工作。
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每月5、15、25号利用开展党员志愿活动、辖区巡查等契机,向党员群众“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重点宣传参与社区活动方式、如何点亮微心愿、建言献策等等。最终实现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助力社区治理。
文明实践公益服务,接地气才有生命力。阳光社区、警务室为了更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你有专业,我有技能”的理念,不断地整合社区资源,将驻辖区单位、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公益组织等不断纳入社区服务力量,以志愿服务为基础,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群众“点单”、组织平台“派单”、服务部门“接单”的方式,对群众需求实行“派单”“办结”的方式,为辖区群众免费或低成本提供个性化服务项目,使便民服务更具体。
社区久卧在床的90岁高龄老人樊长青,儿女不在身边,每次量血压、测血糖老伴照顾起来都很吃力,社区在走访过程中,老人讲出需求,社区通过 “派单”社区医生党员王庆杰、刘建忠立即响应,为老人免费义诊10余次,同时指导日常照料的注意事项。
辖区内一名8岁儿童因为母亲突遭车祸去世,身心受到了重创,孩子的父亲一直靠打零工来维持生计,他找到社区寻求帮助,鉴于这种特殊情况,阳光社区十分重视,一直以来都将这户家庭作为长期帮助服务对象,社区的“公益服务社”服务平台也定期发布任务,将助困服务长期化常态化,目的就是要使弱势群体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扶。
您来点单我来服务,社区的“公益服务社”平台宛如一座架设在群众与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暖心桥”,沟通你我,既满足了居民群众的一些困难需求,还让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服务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精准,可以说“公益服务社”平台的出现凝聚了社会各界的组织力量,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让社区的各项服务变得有温度,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