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永宁县公安局 时间:2025-04-08 来源:永宁县公安局
今年以来,永宁县公安局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以降低校园安全风险、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三个维度入手”,从严从细筑牢校园安全屏障,纵深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有效提升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师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校园安全环境。
一、“人、事、物”三管齐下,强化全要素防控。一是强化重点人员管控。结合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对学校周边重点人员等风险领域进行梳理排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逐一登记建档,严密管控措施,及时掌握情况,并对学校新进工作人员加强来源背景审查和身份信息核实,确保“全覆盖、全掌控”。二是强化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托“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按照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全力化解、不留隐患原则,深入社区、校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对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逐一跟踪、化解,确保不发生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而实施针对学校师生的暴力伤害事件。三是强化校园物防设施建设。联合教育主管部门深入辖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内及校外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隔离设施、防暴器材、视频系统、“一键报警”装置等各类安全隐患、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做到及时发现,建立清单、列表推进、跟踪整改,确保问题隐患根除。同时,同时由辖区派出所对校园周边监控运行情况逐一进行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上、放学高峰时段的动态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突发涉校(案)事件。
二、“宣、研、训”三措并举,优化全链条运营。一是优化“警校共育”宣传机制。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扎实开展“开学第一讲”,同时进一步完善“法治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等校园安全宣讲机制,采取现场教学、警情模拟、应急演练等形式,重点向在校师生宣传法律法规、消防安全、交通知识以及传授常用自救技能,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安全防护能力。二是优化“警校共商”研判机制。从严落实校园联系点制度,加强与各学校之间的联系沟通,建立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定期召开警校联席会,广泛收集涉校情报信息,深入听取广大师生意见建议,共同商讨防范对策。同时,在重要敏感节点及时召开协商会,分析校园安全形势,研究制定安全措施,全面加强改进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三是优化“警校共建”安保培训机制。全面摸排涉校保安力量,督促指导保安力量薄弱的学校建立校园警务室、配备专业保安员和必要防护装备,组织刑侦、治安、特巡警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门卫、安保人员等进行轮训,加强安全叉、抓捕器、橡胶棒等应急处置装备的使用培训,提升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水平,筑牢校园第一道防线。定期组织校园开展消防疏散演练、突发事件处置和反恐实战演练,指导学校完善校园安全事故和突发案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督促派出所与学校共同做好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演练工作,确保一旦发生涉校案件事故,警校双方能够快速反应、整体联动、有效处置。
三、“打、巡、查”三治融合,深化全方位治理。一是坚持以打筑防,深化打防融合。完善涉校警情分析通报制度,全面梳理侵害学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警情案件,认真落实涉校案件专人专办制度,“零容忍”打击闯入校园扰乱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同区教育局及学校做好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预防处置工作,对发生的现行案件快侦快破。二是坚持以点带面,深化点面融合。严格落实校园周边“护学岗”制度和“高峰勤务”,切实做到上放学期间,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三见”措施。围绕校园周边治安复杂重点地段和学生上学、放学重点时段,在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以派出所为主导,交警、特警辅助,学校教职工、保安、学生家长、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的常态化“护学岗”机制,指导小区内幼儿园、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完善安保执勤制度。防止各种危及师生人身、财产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增强师生安全感。三是坚持以查协防,深化查防融合。继续深化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清查整治工作,加强与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动协作,全面清查校园周边网吧、旅店、出租房、经营摊点和建筑工地等场所部位,重点查处“未成年人网吧”“黄赌毒”等问题,及时消除各类治安隐患,全力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