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银川市公安局 时间:2025-08-21 来源:银川市公安局
星火引领方向,先锋凝聚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放大银川公安先进典型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常态化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树立典型、表彰典型,银川公安开展“双百”挖掘选树活动,开设“‘双百’选树”“榜样在身边”专栏,刊发先进典型事迹,更好引导激励全警立足岗位、认真履职、争先创优、砥砺前行,为打造公安工作现代化银川样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银川新篇贡献奋进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刑侦大队吴昊斌的故事。
2023年3月8日凌晨,银川市某公园的路灯还未熄灭,寒意中夹杂着草木的清香。吴昊斌和队员们已在隐蔽处蹲守了近5个小时,他们紧压着呼吸,目光紧紧锁定公园入口。随身携带的对讲机保持着静默,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提醒着大家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这场横跨河南、宁夏两地的假币交易收网行动,正等待着最佳时机。
2021年,当25岁的吴昊斌从银川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入兴庆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经济犯罪的隐蔽性、智能化如同无形的迷雾,而他偏要做拨开迷雾的“猎手”。“经济犯罪啃的是硬骨头,护的是老百姓的钱袋子。”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带着特警时期锤炼出的韧劲,从零开始钻研法律条文,在堆满案卷的办公桌前度过了无数个深夜。2023年12月,当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单寄到单位时,同事们才知道,这个总说“再琢磨琢磨”的年轻民警,早已悄悄给自己装上了“法律引擎”。
2022年春,一串零星的假币报案线索摆在了吴昊斌的案头。早市上的老人用“崭新钞票”买完菜后被摊主追着退款,乡镇小卖部老板收了几张百元大钞后发现无法存入银行……这些看似孤立的纠纷,在吴昊斌眼中却连成了一张无形的网。“假币流向低收入老年群体,这是在挖群众的‘养老钱’!”他主动请缨牵头专项行动,办公室的灯光从此常常亮到天明。
他带领专案组像拼图般梳理线索:从监控里模糊的交易身影,到假币冠字号的细微规律;从早市摊贩的零碎记忆,到银行流水的异常波动。整整一年时间,他跑遍了全区20多个乡镇集市,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线索标注。当全量信息汇总,锁定以马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时,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2023年3月7日,获悉河南上家张某某将携带假币赴银交易的线索后。吴昊斌带领队员兵分三路:一路守住银川汽车站,一路蹲守高速路口,他则带队前往交易地点附近的公园灌木丛中。次日清晨六点,当马某某与张某某在公园鬼鬼祟祟地交接包裹时,吴昊斌一声令下:“行动!”队员们迅速扑出,当场缴获假币22万元,一举抓获正在交易的马某某、张某某。这起近五年全区缴获假币数量最大的案件,被央视《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而镜头之外,吴昊斌早已带着队员投入到后续审讯中。
在经侦战场,吴昊斌的“创新之刃”同样锋利。2022年,面对“嗅探”技术盗刷银行卡的新型犯罪,他连天昼夜泡在数据中心,从海量通讯记录和资金流水中找出规律,总结出相关技战法,精准捣毁犯罪窝点。这套被公安部向全国推广的技战法,就像给战友们装上了“火眼金睛”,有效遏制了此类犯罪的蔓延。而在兴庆区首例“虚假诉讼案”的侦破中,他凭借法考积累的法律功底,抽丝剥茧锁定证据链,填补了辖区此类案件的侦破空白。
从特警支队200余次大型安保执勤的挺拔身影,到经侦大队四年侦破60余起案件、挽回2000余万元损失的执着坚守;从荣立个人三等功的荣耀时刻,到技战法被全国推广的专业认可,吴昊斌用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誓言。当被问起破案的秘诀,他总会摸摸胸前的警徽:“没什么巧办法,就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啃下硬骨头,护好一方平安。”
如今,这位29岁的刑侦大队教导员依然奋战在执法一线。他的故事,是新时代公安民警忠诚履职的缩影;他的坚守,让“执法标兵”的勋章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