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是110吗?我家楼上有小孩蹦跳,快来处理一下。”“警察同志,我家猫找不到了,麻烦你们帮我寻找一下。”……
长期以来,非紧急求助、社会管理事务、非治安类投诉举报等非警务事项挤占了有限的警力资源,影响了公安工作质效。为提升出警速度和效率,把有限的警力更好的利用在执法办案和派出所主防工作上,今年以来,金凤区公安分局黄河东路派出所深入推进非警务事项大联动深度融合,联合街道创新打造非警务事项分流化解处置新模式,探索出一条联动共治非警务事项的新路子。
“要想实现真正的非警务事项分流,就要改变过去110对接多个部门的做法,变多为一。”黄河东路派出所所长石瑞如是说。为此,派出所依托“金枫e警”平台,打通了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和街道综治中心之间的壁垒,为非警务事项分流搭建了“数字桥梁”。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设置“一长五岗”,各司其职,在接到市局指挥部、分局指挥中心警情后,对警情进行分流,根据非警务事项清单处置内容,利用“金枫e警”平台推送至街道综治中心进行处置。
街道综治中心整合司法所、智慧金凤平台、共享法庭、劳动监察等资源合署办公,进一步调整优化各功能室作用。以“金枫e警”平台为基础,打通信息壁垒,实现非警务事项的分流处置,警务信息的发现上传。综治中心为指挥中枢,由街道领导班子带队,实行24小时运行机制,严格落实预警研判、受理分流、工作联动,达到非警务事项“一呼即应、一应必到、一到就灵”的“三个一”闭环处置工作目标。
非警务事项分流,仅仅依靠一个大数据平台还不行,必须还要加强社会联动队伍体系建设。为此,黄河东路派出所联合街道以“民生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队”2支队伍为基本力量,将43名“三官一师一员”、32名综合执法队员和38名业务骨干编入矛盾纠纷排查调解队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化解宣教、心理疏导,对矛盾问题进行当场说、上门调、跟紧解、回访询,实现“事心双调”。同时组建了18支民生服务队,服务辖区18个村居、94个小区,组织发动辖区党员、退役军人、热心居民、民兵、志愿者、物业公司人员等社会力量,通过应急处突、人员培训、便民服务、法治宣传等方式及时调处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充分发挥“神经末梢”作用,切实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
2024年3月15日,黄河东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接到110报警称,一女士的儿子和女儿在小区玩耍过程中有一名五年级的小男孩想要抢其家小孩玩具未果,在争抢过程中摔倒导致其女儿受伤,双方家长为此发生激烈口角。接到该警情后,民警将此类纠纷通过“金枫e警”平台派发至综治中心,社区接单人员立即调动网格员、保安员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并对该事件进行调解。最后双方家长意见达成一致,赔付医药费并赔礼道歉,后经社区民警回访,双方矛盾得到圆满化解。
2024年1至4月,黄河东路派出所共接处4021起警情,其中“双非”警情占总接警量的59.68%。相较去年同期,警情数量同比上升5.12%,“双非”警情同比上升176%。自非警务事项联动分流工作开展以来,黄河东路派出所共依托“金枫e警”平台向社区综治力量推送“双非”警情进行先期处置化解,化解率达到近99%,极大的缓解了处置压力,优化了警情处置流程。
下一步,黄河东路派出所将紧扣“实战、实用、实效”原则,创新“四化四防”工作模式,推动“派出所主防”要求落地落实,有效实现枢纽地区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
编辑丨锋 笔
校稿丨王月笙
审核丨韩 健
素材来源丨李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