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楼上深夜的噪声扰人清梦;“声声急”,楼下反复的交涉饱含无奈。最近,家住北京中路街道锦绣苑小区的赵阿姨可真是愁坏了。楼上是某餐饮公司的员工宿舍,住着几名年轻人。他们每天深夜才下班回家,脚步声、椅子移动声、洗漱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场嘈杂的“交响乐”,严重影响了赵阿姨和老伴的休息。赵阿姨多次上门沟通,可换来的却是依旧如故的噪声,无奈之下,她只得将求助的目光转向社区。
3月17日上午,北京中路派出所锦绣苑社区警务室接到赵阿姨的求助后,迅速响应并启动了“三官一师一员”及“治保会”联动调解机制。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详细了解双方纠纷过程;社区网格警杨建荣则约见餐饮公司负责人,从法律的角度讲明噪音扰民的行为性质及法律后果,要求其加强对于员工宿舍的管理;社区公益曹律师也没闲着,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专业角度出发,向纠纷双方耐心解释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随后,“三官一师一员”及“治保会”调解员们又“齐上阵”:他们一方面劝导租客要理解楼下老人的作息习惯,建议他们更换静音拖鞋、为桌椅加装防滑垫,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劝说赵阿姨体谅年轻人工作的不易,希望能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包容。调解员们的话如温暖的春风,渐渐化开了双方彼此心中的坚冰。
最终,在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楼上的住户承诺晚上10点后保持安静,并积极采取一系列降噪措施。同时还表示,如果能找到其他合适的房源,会尽快搬离这里。赵阿姨也被调解员们的真诚和对方年轻人的态度所打动,她表示愿意给予年轻人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此外,为了方便双方今后的沟通交流,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双方还加入了社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
这场“噪声战”的圆满解决,充分彰显了“三官一师一员”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纽带作用。通过“法理情”三维介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有力保障,使社区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编辑丨锋 笔
校准丨陈伟亮
审核丨韩 健
来源丨杨建荣